江明:我们做的是很阳光的事业

职业:殡葬礼仪


  宣言:守住自己的底限,


  做问心无愧的事。


  从最开始的遭白眼、受委屈、经常被人拒绝,到如今慢慢得到人们的理解和信任,甚至主动邀请去做服务,江明的殡葬礼仪之路走得艰难而又曲折,但是,她坚信,自己选择的是一份很阳光的事业,能够帮助人,一点都没有错。


  勇敢选择我的路


  选择殡葬礼仪这个行业是需要一定勇气的,不仅因为它需要直面死亡,更需要面对世俗的偏见。过去很多人对于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唯恐避之不及,认为他们成天跟死人打交道,晦气。从事这个行业,就意味着会失去很多正常人应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江明不这么想,她认为帮助人是一种快乐,而殡仪服务恰恰是在家属最需要关怀的时刻送上温暖和关怀,这样的事业可谓“积德”,不应该遭到社会的冷眼和偏见。


  江明原先是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之前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干上这一行。2006年3月江明父亲过世,当时她的母亲年事已高,弟弟又在外地,只好自己来操办。从未办过丧事的她一时间束手无策,那么多复杂的程序,而且都有讲究,不是一般人能够短时间内弄得清楚的。那时她才知道要为死者送好生命的最后一程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江明心想,要是能请专人来服务就不至于手忙脚乱了,可惜当时社会上还没有专门从事殡葬服务的民营公司。


  市场的空白是等着敢吃螃蟹的有心人去填补的,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以及到外地实地考察,证实了办这类公司的可行性,于是2009年,江明辞掉原来的工作,跟一位好姐妹小玉联手成立了柳州市首家专业的民营殡仪服务机构——明玉殡仪服务有限公司。


  来自周围的偏见


  “当初选择这个行业,我自己本身是没有太多顾虑的,阻碍反倒是来自我身边最好的朋友。”提起创业之初受到的莫大委屈,善感的江明不禁眼圈湿润起来。男朋友是做生意的,听说她开起了“死人公司”,反应很大,说赚死人的钱不吉利,很忌讳,于是跟她分手了。原先一位很要好的女同学也因此跟江明断绝了来往,曾一度令她感到很伤心痛苦,至今内心都解不开这个疙瘩。


  因为刚开始社会上的人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江明去医院、养老院等地方跑业务的时候,多半都是吃闭门羹,惨遭白眼。对方拿到她名片的转过背就扔掉。公司所在的写字楼楼道里,公司的指示牌也被人有意取掉,他们嫌她的公司名称晦气。


  第一个月只做了一单业务,但是因为做得很认真,办完事后家属很是感激,让江明感到欣慰,于是坚定了这条路。


  刚开始做,没有太多的范本去模仿,只好自己多琢磨和学习。为了更好地把握好各种不同习俗的殡葬礼仪,江明专门到了湖南省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专业学习,后来拿到了国家民政部颁发的殡葬服务员职业资格证。


  经过将近两年的努力,靠着口口相传,江明的殡仪服务公司业务逐步扩展开来,从刚开始的每月一两单到如今每月二三十单业务。公司现有9名员工,其中不少是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市里的相关部门对她们的工作也表示认可,给予了不少支持,越来越多的人家里办丧事已经有意识要请她们这样的专业殡仪服务机构来帮办理。


  用心对待每位逝者


  “第一次接触死者,说实话内心还是有点恐惧感的。”江明说,那次因为死者的孩子还很年轻,都不懂怎样帮老人换衣服,见状,她鼓起勇气上去帮助,也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因为我把他当成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去对待,心里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每一场告别会,江明总是会用尽心思帮家属们考虑,从撰写悼词、挽联、准备鲜花和音乐,到举行仪式,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考虑,尽量做到个性化、人性化。“告别会就是生者与逝者对话的一场仪式,人辛辛苦苦走完了一辈子,要告别这个世界了,生者应该好好地为他送别一程,让他体面离去,这是对死者应有的尊重。”


  当然,不是所有的告别会都得办得哀痛万分的。除了传统的哀乐,江明也会根据逝者身份的不同选择一些更加合适的音乐来播放。例如从梁祝化蝶的典故得到启发,用中国经典名曲《梁祝》为逝者送行,美妙的音乐缓解了亲人们的悲情,同时也升华了情感,让生者感觉亲人只是去到了一个并不遥远的世界里。


  另外她还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放生仪式,让亲人们将笼里的鸟儿放飞,寓意逝者的生命又重回到了大自然里,让人看到生的希望,有信心将生活好好地继续下去。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古老的殡仪习俗赋予了更新的含意和更美好的寓意,也得到了许多逝者亲属的认可和感激。


  让殡仪行业更阳光


  自从干上这一行,江明的生活就彻底失去了规律。什么时候电话一响就得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服务,不论刮风下雨、半夜三更、节假日里,都是随唤随到。去年八月十五,难得跟家人团聚一晚,谁知电话又来了。想到别人家里正是急需帮助之时,江明把心一横还是去了。今年大年初一、元宵节晚上,她仍然没有得好好呆在家里过一个完整的节。


  干这一行,平时很少会接到喜宴的邀请,朋友平时请吃饭她也是尽量回避,因为在场的人只要知道她的身份多半会不悦,认为会“冲喜”。对于这样根深蒂固的世俗偏见,江明表示很能理解。但她觉得,每个人都得尽养老送终的义务,谁也免不了要面对死亡,殡仪服务机构是为社会服务的,人们不应该讨厌和憎恶这个行业的人,希望将来这个行业能够更加阳光,大家不必再像过去那样遮遮掩掩。


  “早晚有一天,大家都会理解我们这一行的。”对于社会观念的转变和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江明很有信心。


  女性创业往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其中甘苦自知。江明说,女人不一定都要成就一番大事,做不来惊天动地的大事,做一些小事还是可以的,她觉得自己能够帮助身边的人就会感到快乐和满足。“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和想法,勇敢地选择自己的事业,突破自我心理障碍,不断努力,最终就能迎来事业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