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人怎么做清明(4)
生老病死是人的必然规律。死亡,是人生的最后归属。死去原知万事空,但对于人来说,去世并不是一切的终结,因为每个人身后还有殡葬、祭祀,这当然是后人的事了。
殡葬俗指白事,在民间因地域和民族不同而各有其独特的风俗。汉族旧时殡葬讲究重殓厚葬,并且附加了许多迷信的习俗。汉人的殡葬活动分殓、殡、葬三个阶段完成。
■“殓”分大殓小殓。小殓是指人初终时要为逝者沐浴穿寿衣;家属给逝者口含银元称之为“饭含”;手抓纸钱,意喻不能让先人张着空嘴、饿着 肚子、空着双手,否则饿死鬼到阴间会受罪。大殓是指把遗体装进棺材,棺材也称“寿棺”。
■“殡”是祭奠或悼念死者的活动,即丧礼。父母去世后,儿女必奔丧、守灵。奔丧者按亲疏远近关系穿戴孝服,即“披麻戴孝”。现代文明殡葬推行火化,一般将逝者遗体暂存殡仪馆冷藏,家属按各自习俗在家中摆上遗像、灵位牌,供以贡品、香烛、纸钱等,祭奠逝者。三五日或七日后出殡,在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后遗体火化。有的出殡忌讳双数,意喻恐怕死亡的凶祸再次降临。
■“葬”是安葬遗体的行为。过去,中国人向来讲究入土为安。一般情况下,入葬前有的人家还要请人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 (转载柳州晚报:喻芬)
- 上一条:今年做清明搞“零碳”
- 下一条:柳州人怎么做清明--最后的礼仪